化妝品與醫療美容產品科普知識: 醫療美容產品不是化妝品 應由醫生操作使用
化妝品與醫療美容產品科普知識之一: 醫療美容產品不是化妝品 應由醫生操作使用
一、醫療美容不同于生活美容
“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醫療美容機構”是指以開展醫療美容診療業務為主的醫療機構,它本質上是醫療機構。醫療美容機構須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后方可開展執業活動。
“生活美容”是指運用化妝品、保健品和非醫療器械等非醫療性手段,對人體所進行的皮膚、毛發的護理、按摩等帶有保養或者保健型的非侵入性的美容護理。美容院等生活美容機構須取得《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二、醫療美容產品不同于化妝品
根據美國美容整形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ons) 2018年的統計顯示,面部醫療美容中排名前五的為:肉毒素注射、軟組織填充(包括透明質酸或自體脂肪填充等)、化學剝脫術、激光脫毛、微晶磨削術。在上述醫療美容過程中使用的藥物、醫療器械均屬于醫療美容產品。使用醫療美容產品進行美容,必須在有資質的醫療美容機構內,由具有執業醫師資格且具有從事相關臨床學科工作經歷的醫生才能操作。
在生活美容中,化妝品應用普遍。化妝品主要采用涂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將產品散布于皮膚、毛發、指甲、口唇等人體表面任何部位,以達到清潔、消除不良氣味、護膚、美容和修飾的目的。化妝品的使用方式沒有創傷性和侵入性,采用注射、口服等方式使用的產品均不是化妝品。化妝品的施用部位是人體表面,所以施用部位深入真皮層或者皮下的產品,均不是化妝品。化妝品是日用化學工業產品,故一些美容儀器、設備均不屬于化妝品。使用化妝品進行美容,消費者一般可以自行選擇和使用。一些專業線產品(例如:燙發、染發等產品),建議由美容師或美發師操作使用,其目的是為了得到更理想的美容美發效果,而非出于對產品使用安全的擔憂。
一、醫療美容產品帶來的風險不同于化妝品
醫療美容產品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有些醫療美容產品的使用具有創傷性和侵入性,若操作失誤或不規范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后果。即使是由有資質的醫生正確操作使用醫療美容產品,也可能因消費者的個體差異導致一定幾率的不良反應發生。
使用醫療美容產品引發的常見不良反應:
1.肉毒素。目前醫療美容中應用最多的是A型肉毒素,多用于治療面肌痙攣和改善面部動力性皺紋。注射本身可導致紅斑、水腫、瘀 斑、疼痛等不適。 注射過程中如果注射解剖層次不準確或藥物劑量不恰當,肉毒素作用到非靶向肌肉,會造成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如:上瞼下垂、眉下垂、復視、斜視等。正常情況下A型肉毒素在面頸部美容適應癥中的使用劑量十分安全,但是近年來,來源不合法的肉毒素產品注射后有可能出現嚴重的全身中毒反應,輕者頭暈、乏力、視物模糊、眼瞼下垂,重者出現吞咽及發音困難、呼吸肌麻痹、尿潴留等嚴重的全身性不良反應,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2.透明質酸(俗稱玻尿酸)。透明質酸注射后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疼痛、局部紅腫、瘀斑,注射過淺因為光線折射的原因會導致皮膚看起來“變藍”,矯枉過正等;另外,局部感染、過敏反應、皮下結節、肉芽腫等不良反應也較為多見。注射后發生血管栓塞導致的相關并發癥是透明質酸填充劑治療中最為緊急、最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如果沒有及時得到診斷和處理,皮膚軟組織血管的栓塞極易導致皮膚組織壞死,眼底血管的栓塞甚至會導致失明等嚴重后果。
3.激光治療。激光治療可引起皮膚紅腫、創面,以及皮膚色素異常、皮膚敏感等不良反應,嚴重者可引發感染、形成瘢痕。
相對來說,化妝品的使用要安全得多。合法的化妝品在上市前均經過安全評估,確保在正常、合理、可預見的使用條件下,不會對消費者產生健康風險。
二、醫療美容消費風險提示
1.醫療美容本質上是醫療行為,必須在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合法醫療美容機構開展。一般的美容院不具備醫療資質,不能開展醫療美容項目。
2.肉毒素、透明質酸注射劑等醫療美容產品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必須由有資質的醫生在合法的醫療機構使用合法產品。
3.醫療美容產品在世界各主要國家均實行嚴格管理,建議消費者不要自行購買和使用醫療美容產品,以避免使用違法產品或者不當使用合法產品造成傷害后果。
4.消費者在選擇使用醫療美容產品或者嘗試醫療美容項目時,應當事先與醫生進行充分溝通,對美容治療的預期效果和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合理評估,理性選擇醫療美容。
(感謝空軍特色醫學中心皮膚科副主任醫師田燕、北京醫院整形外科主任趙紅藝對國家藥監局化妝品安全科普工作的大力支持!)
-
化妝品護膚品中透明質酸 神一樣強化功效市場地位[2021-05-21]
-
國家藥監局關于發布《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的公告(2021年 第50號)[2021-04-13]
-
美白祛斑化妝品,你用對了嗎?[2020-11-02]
-
《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規定的甲醛釋放體類防腐劑[2021-06-02]
-
理性認識和使用祛斑美白類化妝品[2020-08-18]
-
上海華雅化妝品公司“飛檢”不達標被責令限期整改[2020-08-20]
-
消費者經常問到的三問三答化妝品[2020-12-09]
-
防曬、祛痘產品怎么選?美白針是化妝品嗎?關于化妝品安全的那些事兒[2021-06-01]
-
注射醫療美容醫療器械消費風險提示[2023-02-16]
-
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2016修正)現有法律法規[2020-08-21]
-
化妝品OEM/ODM注冊的化妝品商標應該屬于幾類?[2020-09-16]
-
這類化妝品或將出臺專門監管法規! [2021-06-02]
-
曝光所謂的“械字號牙膏”是怎么來的?[2020-12-04]
-
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醫美面膜”查無此人 美白抗皺“械字號”做不到[2020-11-28]